9月28日,省水技总站、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和罗源县水技站病防技术人员一行6人深入罗源湾鸟屿、将军帽等海区,继续跟踪指导海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控,开展技术服务。
近段时间来,受持续高温等因素影响,罗源湾海域水产养殖病害频发,鲍鱼、大黄鱼等养殖品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自8月中、上旬左右,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特别是大黄鱼陆续发生“白鳃病”并引起死亡,根据现场调查的3个养殖点情况看,目前因该病造成大黄鱼日死亡率约0.15%。发病症状表现为鱼体游动缓慢,活力弱;体表、鳍条颜色偏黄;鳃丝颜色变为粉红甚至苍白色;解剖肝脏呈土黄色,脾脏肿大,肌肉颜色苍白,血液颜色粉红色、量少;各种规格的养殖大黄鱼均有发病。
针对目前该海区大黄鱼死亡情况,技术人员现场与养殖户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五点预防措施:一是按照《无公害食品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规范化养殖;二是根据养殖规格使用较大网目和网深5.5m以上的网箱,保持水流畅通;三是降低养殖密度,50~100g鱼种的密度应控制在40尾/m3以下;四是杜绝投喂冰鲜饵料,使用配合饲料,高温期控制投饵量在1%左右;五是定期在饵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抗病毒中草药和低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免疫力。
据悉,海水养殖鱼类“白鳃病”近年已对我省网箱养殖造成一定的威胁,由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机理等尚不明确,因此在防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初步研究疑为病毒致病,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