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在践行“大食物观”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度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首创的渔业养殖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模式成功入选。这一模式为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水产养殖保险领域创新构建“防救保赔”一体化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为三亚市两家大型渔业养殖企业重力式深远海网箱养殖的515.45万尾金鲳鱼提供风险保障4639.02万元,在超强台风“摩羯”灾害中实现精准赔付302.64万元,彰显了政策性金融守护“蓝色粮仓”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次获评的创新模式,是保险社立足海南渔业发展需求,创新打造的风险减量管理模式。该模式聚焦水产养殖风险防控短板,通过多个举措实现系统性突破:完善客户回访机制,结合客户意见优化服务内容;利用无人机航拍与水下拍摄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承保验标和理赔查勘工作;联合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重大灾害发生前后协调专家就防灾减灾开展指导;安排保险专员日常巡查和业务指导。
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渔业保险产品与实际需求的贴合度,提高了服务的精准性,有助于推动整个渔业保险行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长期滞后的政策性渔业保险通过这一创新模式实现了突破。随着参保后风险减量服务和灾后快速精准理赔服务的开展,渔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我国深远海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水产品稳产保供需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将持续深耕渔业领域,重点巩固“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推进“银行+保险”协同发力,加强“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美”专业机构建设,立足捕捞业、面向养殖业,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服务,切实发挥出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